本周,珠海通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通橋鳳?彈簧圈系統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(NMPA)批準上市,奧泰康承接本項目臨床試驗服務。
9月26日,中國外周及血管介入領域的領軍者歸創通橋(http://2190.HK)宣布,珠海通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通橋醫療”)自主研發的通橋鳳?彈簧圈系統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(NMPA)批準上市,較中期業績報告中披露的預計取證時間2021年四季度提前,標志著通橋醫療在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又邁入了新的階段。

通橋鳳彈簧圈系統是一款超柔軟的機械解脫彈簧圈,具有超柔軟、可機械解脫、規格齊全的優勢。上市前臨床試驗數據顯示,通橋鳳彈簧圈的柔軟程度能媲美國際領先品牌最新一代產品,可以實現不規則動脈瘤,破裂動脈瘤的安全致密填塞。


相較于歐美人群,我國顱內動脈瘤普遍呈現“瘤體小、載瘤動脈管徑細”的特點,但目前市場上的的動脈瘤栓塞彈簧圈仍以進口產品為主,國產替代率尚不足10%,亟需一款適合國人的超柔軟彈簧圈。通橋鳳彈簧圈的上市,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。通橋鳳彈簧圈圈體更柔軟,推送系統更柔順,能更好地順應瘤體形態,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栓塞效果。 同時,通橋鳳彈簧圈采用了機械解脫的結構,與電解脫和水解脫方式相比,解脫過程簡單快速、安全可靠,術者只需“一折一拉”,即刻解脫,平均解脫時間小于1秒。 在型號方面,通橋鳳彈簧圈系統擁有十分齊全的規格型號,包括6個1mm型號,可以覆蓋多數復雜病變,為小動脈瘤栓塞提供更多選擇,為患者和醫生提供全方位栓塞治療方案。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及國內神經介入技術的快速發展,我國的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市場快速增長。《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(2020)》指出,我國顱內動脈瘤的檢出率高達7%,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。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,中國顱內動脈瘤介入手術量由2018年的5.2萬臺到2021年7.37萬臺,到2030年將進一步增加到44.4萬臺,市場空間巨大。

數據來源:Frost & Sullivan analysis 目前,通橋醫療致力于為中國腦卒中患者提供涵蓋缺血、出血的全產品線解決方案,共有21款獲批及在研產品。截至2021年9月,通橋醫療旗下已有7款產品取得NMPA批件。在缺血性腦卒中領域,通橋蛟龍?取栓支架,銀蛇?顱內支持導管,大禹?球囊導引導管已上市,是國內為數不多可以提供BADDASS技術三件套的廠家之一。在出血性腦卒中領域,通橋鳳彈簧圈已啟動商業化,全程顯影的麒麟密網支架處于上市前臨床階段。 8月以來,通橋醫療自主研發的通橋蛟龍?微導管和通橋鳳?彈簧圈均提前于預期取證,顯示其強勁及高效的研發實力。隨著研發管線的逐步兌現,通橋醫療將為患者和醫生提供更全面和高效的產品組合及解決方案,讓更多患者享受先進醫療技術帶來的高質量生活。